陳潭秋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青年時代就積極參加五四運動,1920年秋與董必武等人組建武漢中國共產(chǎn)黨早期組織,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,矢志不渝地投身于黨的革命事業(yè)。1933年初陳潭秋來到中央蘇區(qū),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,并于1934年初擔任中央蘇區(qū)第一任糧食部部長。作為首任糧食部部長,陳潭秋為保障蘇區(qū)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,被稱為“人民的好糧食部部長”。
“要注意籌糧不能影響群眾的生活,不能讓群眾挨餓”
1934年5月,正是蘇區(qū)青黃不接的時期。為了保證蘇區(qū)紅軍的供給,黨中央和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決定再向群眾借谷24萬擔。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,糧食部的干部中出現(xiàn)了畏難情緒。陳潭秋冷靜地擬出了三條措施:一是集中突擊力量到戰(zhàn)爭最需要地區(qū),要迅速完成,務必保證作戰(zhàn)部隊的給養(yǎng);二是已經(jīng)完成和快要完成的地區(qū),要最大限度地發(fā)揚群眾熱情,爭取超額完成;三是落后地區(qū)必須緊急動員,檢查工作中的失誤,組織突擊力量。實行這種分類指導后,成功完成了借谷任務。
“對敵人要仇恨,對群眾要愛護。”這是陳潭秋的口頭禪。在征糧借谷工作中,陳潭秋改進了征糧辦法,減輕了群眾的生活負擔。
當陳潭秋率領的中央糧食工作隊來到福建長汀鎮(zhèn)時,由于群眾的革命熱情,也是出于對陳潭秋的信賴,這里很快集中了許多糧食。但是陳潭秋曾在長汀調(diào)查,了解到群眾仍然很困難,就說“籌糧一定要注意從實際出發(fā),要注意籌糧不能影響群眾的生活,不能讓群眾挨餓”。最終,大家通過討論,一致同意,向群眾征購三分之一,借三分之一,退回三分之一,并向群眾致謝。這一宣布,讓長汀鎮(zhèn)的群眾欣喜不已,奔走相告:潭秋部長經(jīng)過調(diào)查研究,了解群眾的疾苦,關心群眾的生活,真是我們的好領導。后來,這支工作隊被評為“模范工作隊”。
“我們要絕對相信群眾,要堅定執(zhí)行黨的指示”
陳潭秋在緊張籌糧的同時,還抓緊對糧食干部的培養(yǎng)。當時,許多糧食部工作人員都是從基層臨時抽調(diào)來的,大多數(shù)對打算盤、過秤、記賬、收藏、保管糧食的業(yè)務不熟悉。針對這種情況,陳潭秋組織財會班、文化補習班、收藏保管訓練班等各種短期學習班。大家一邊工作一邊學習,在工作中學習,以學習促進工作。這樣,一批業(yè)務干部很快培養(yǎng)起來了。
在緊張的工作中,陳潭秋還不辭勞苦,抓緊時間,寫下許多文章,及時總結蘇區(qū)糧食工作的經(jīng)驗教訓。陳潭秋在《二十四萬擔糧食動員的總結》一文中提出了糧食工作的經(jīng)驗:“我們應當應用這次24萬擔借谷運動的經(jīng)驗和教訓來領導新的糧食動員。我們要絕對相信群眾,要堅定執(zhí)行黨的指示,要進行廣泛深入的政治宣傳鼓動,反對任何強迫攤派的方式,要團結和組織模范的紅軍家屬和積極分子來領導群眾,要克服過去工作上的弱點和錯誤,徹底消滅文牘主義的領導方式,來迎接這次新的糧食動員。”陳潭秋總結的糧食工作經(jīng)驗,是以后完成糧食征集任務的基本遵循,也是全黨糧食工作的寶貴財富。
1934年10月,中央紅軍準備長征,中央指示陳潭秋為即將開拔的部隊準備五到七天的糧食。當時,蘇區(qū)缺乏大的糧倉,運輸條件很差,要在短短的幾天里籌集到幾十萬斤的稻谷再碾成米,是極其困難的。
陳潭秋面對困難,從容不迫,統(tǒng)一籌措,日夜不休地工作著。他發(fā)動群眾,上下齊動手,軍民齊努力,老幼皆上陣,終于勝利完成了紅軍長征前的糧食準備工作。不僅如此,他還從整體出發(fā),作了全面安排。他說:“我們首要的任務是解決紅軍長征要攜帶的糧食,同時,也要給留下的部隊準備好糧食,還要安排好群眾的生活。我們應有這個通盤考慮。”在他的通盤考慮和安排下,圓滿完成了任務,既滿足了部隊的需求,又保障了群眾的利益。因此,黨和群眾一致稱贊陳潭秋不愧為“人民的好糧食部部長”。